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成都生物所编制的《成都市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试行)》正式发布
发表日期: 2018-12-30 作者: 谢娜 文章来源:生态中心
打印 文本大小:    

 1224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正式发布《成都市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和《成都市湿地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导则使用说明》。该导则和使用说明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罗鹏研究员课题组根据《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办发〔201689号)和《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川办发〔201798号)等文件精神,通过对成都市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调查,国内外湿地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规范)的科学分析,以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和保育为核心,按照强化湿地生态功能、提高湿地自我维持能力、构建完善城乡湿地空间和功能格局的要求研究制定的。旨在科学的规范和指导在成都市湿地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工作。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最为重要的实践地之一。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和湿地主管部门均对城市湿地的保育和修复制定了相应规划和目标。成都市作为四川省首府,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之一,湿地保护与修复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被写入《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2025规划》中。在《成都市林业园林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湿地生态恢复与改善,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助推湿地公园提档升级”。 

 同其他迅速发展的城市一样,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的高速发展与高速城市化,也使得城市湿地面临诸如:湿地破碎化、自然性降低、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影响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针对城市湿地的保护修复措施也存在同质化、过度的景观园林化等问题。因此,亟需一套针对湿地保护和修复的技术导则,用于科学指导成都市湿地的保护与修复,确保开展的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能够切实提高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有效的推进成都市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本导则的发布不仅有利于提高成都市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成都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善,为成都市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做出贡献,对于其他地区和城市的湿地保护和修复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新闻链接:http://www.cdbpw.chengdu.gov.cn/detail.asp?ID=12531 


电话:028-82890289   传真:028-82890288   Email:swsb@cib.ac.cn
邮政编码:610213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群贤南街23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5370号-1